每个院级党组织“承包”一栋宿舍楼,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为寒假留校学生身心健康扣上“双保险”。这是哈工大(深圳)对疫情防控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开出的“新良方”,是坚决把病毒阻挡在校园外的“升级版”新举措,更是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的“新号角”。
分楼到院:管理方式千万条,“心中有数”第一条
寒假期间,哈工大(深圳)有留校学生60余人,他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分布在10栋不同的宿舍楼内,而宿舍正是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生活起居最主要的场所。做好宿舍管理,成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面对这道“考题”,哈工大(深圳)打破管理常规,以一个院级党组织对接一栋宿舍楼的模式对留校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这一“战时”管理模式明确了各学院“责任田”的范围,织密了疫情防控网,确保每一栋宿舍“有人守、守得牢”。
各学院在“解题”过程中,探索出不少“花式”管理办法。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其负责的楼宇内均为研究生的情况,组织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线上咨询,让同学们安心成为“学术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则推出了出国、考研指导等服务,参与工作的老师们每天20:30集体上线,集思广益研判工作。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采取线上“每日两报”的形式收集学生需求。经济管理学院与建筑学院负责的宿舍楼虽然位于校园外,但他们与宿管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络,对学生情况了然于心。
学院“承包”宿舍楼,是为了对每位学生出入、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精细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激活了校园防疫的“神经末梢”,有力提高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心灵关怀:包楼不仅是“管”,更是“暖”
“《小谢尔顿》这部轻松的剧,一定能逗你笑。”得知荔园10号楼内的3位同学因为宅太久情绪有些低落,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直属党支部的老师们每天都为同学们“量身定做”英语学习、室内锻炼等方面的小攻略。
老师上阵做宿舍楼的“承包者”,不仅要做学生出入的“把关者”、健康平安的“守卫者”,更要成为同学们在特殊时期释放压力的“倾听者”、情绪排解的“开导者”,让大家感受到近在咫尺的不仅是“管”,更是“暖”。
“90后、00后学生很可爱,朝气蓬勃,但疫情防控期间的‘独居’生活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杨志希望与留校学生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既做监督进出的“良师”,也做无话不谈的“益友”,让年轻学子纯净的心灵家园不被疫情侵蚀。
令人欣慰的是,杨志老师的愿望没有落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少留校学生表示,“独居”生活的“孤独值”降低了,暂时做一把“空巢少年”,也能发现别样的精彩。
召之即来:疫情防控中的“鲜艳旗帜”
“能在学校疫情防控一线出力,我感到很荣幸。”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于洪涛老师说到。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哈工大(深圳),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哈工大(深圳)充满人文关怀的“包楼”模式可谓“一呼百应”。在校领导亲自挂帅,分楼到人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各院级党组织也积极响应。在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学院的党员微信群内,“我可以!”成为这个寒假最暖心的接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学院则进一步细化了“党员先锋岗”的职责。在这场战“疫”中,哈工大(深圳)的党员们冲锋在前,带头“闯难关”,“啃硬骨头”,成为群防群治严密防线里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在学校党委1月30日向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发布的通知中,便要求广大师生党员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哈工大(深圳)党员正用行动来表达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决心。
2月18日,阳光温暖地洒在哈工大(深圳)的校园里,在“全副武装”做好防护措施后,杨志老师与一位2019级本科生在校园里聊了会儿天。“校园里的花都开好了。”两位因为“包楼”而熟识的“忘年交”不约而同地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学校创新网格化管理方式,每个院级党组织都“承包”一栋宿舍楼,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让疫情防控工作更有序有效。
“一院一楼”每日信息汇总
各学院以多种形式关注留校学生身心健康